在全球航运市场尚未见任何好转的情形下,韩进海运弃散攻集,未免令人对其孤注一掷的做法是否明智起疑。
10月2日,韩进海运发布公告称将出售其所持H-Line 22.2%的股权。去年6月,韩进海运将H-Line77.8%的股权以2.98亿美元出售给资产管理公司Hahn&Company。H-Line业务为散货及LNG运输,韩进海运将其股权全部出售,意味着韩进海运决定撤离散货和LNG运输领域,将主攻集运业务。
在目前全球航运市场尚未见任何好转的情形下,韩进海运弃散攻集,未免令人对其孤注一掷的做法是否明智起疑。为解开这一疑问,《航运交易公报》记者对韩进海运的总体业绩和各运输业务表现进行盘点,发现韩进海运自去年开始已剥离散货船和LNG船运输、房地产和部分码头股份等非核心资产,以集运为主攻方向,同时保留了部分码头资产和油轮运输业务。
深陷资金困境
韩进海运近几年来一直深陷资金困境,负债额2013年高达8.13万亿韩元。韩进海运总裁在官网致辞中表示,去年,韩进海运经过努力减少近2万亿韩元的负债,截至去年年底,负债额降为6.14万亿韩元;今年二季度,负债总额进一步减少至5.81万亿韩元。从净资产负债率来看,已从2013年的1151%降到今年二季度的647%(见图1)。
在航运市场尚未好转的情况下,韩进海运如何能在1年内偿还近2万亿韩元的债务?答案是与其他企业一样,通过出售资产和金融等方式来偿债。韩进海运去年四季报显示,去年通过出售非核心资产、发行债券、银行贷款等方式共获得资金1.91万亿韩元,这正是韩进海运去年所偿还债务的数额。
去年,韩进海运通过转让散货船及LNG船长期运输合同获得3000亿韩元;通过出售码头股份获得1461亿韩元,出售的是其在西班牙阿尔赫西拉斯港的码头;通过出售废旧船舶获得1365亿韩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转让散货船及LNG船长期运输合同项目中实际获得1.65万亿韩元,因该块业务经营不善,产生亏损,在抵消1.35万亿韩元的负债后,所获现金流仅为3000亿韩元。由此,不难理解为什么韩进海运会坚决撤离散货船和LNG船运输领域。
散运业务亏损
因为亏损,负债累累,散运业务被剥离。韩进海运今年二季报显示,其散货运输业务每况愈下,去年二季度营业收入为1484亿韩元,今年一季度为1397亿韩元,今年二季度为1290亿韩元,二季度同比下降13.1%,环比下跌7.7%。从利润情况来看,去年二季度亏损249亿韩元,今年一季度亏损283亿韩元,今年二季度亏损228亿韩元,今年上半年亏损511亿韩元(见表1)。
对于散货运输业务的前景,韩进海运也不看好。克拉克森经对干散货运输业近几年情况的调查后指出,2009年至今,干散货运力大部分时间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仅在2013年和2014年因运力拆解等措施出现需略大于求,今年运力供过于求的情况重现,并逐渐恶化(见图2)。
克拉克森得出的结论是,尽管干散货运力拆解数量上升,但受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影响,干散货运价或将受到打压,形势不容乐观。
主攻集运业务
作为全球集运联盟之一CKYHE成员的韩进海运,其集装箱运输业务自然占有团体优势。
据Datamyne 统计,上半年,在跨太平洋航线上,韩进海运所占市场份额为7.54%,位居第三,仅次于长荣海运的10.15%和马士基航运的9.49%,超过地中海航运的7.53%和达飞轮船的7.24%;在亚欧航线上,韩进海运所占市场份额为4.65%,位居第五,仅次于马士基航运的19.16%、地中海航运的11.69%、达飞轮船的9.31%和长荣海运的6.3%。
此外,韩进海运二季报显示,其集运业务自去年二季度以来一直盈利,今年二季度净利润同比增幅巨大,从去年的375亿韩元增加到今年的626亿韩元,增幅为66.9%。今年一季度净利润更是达到1639亿韩元,上半年净利润共计2265亿韩元。
从业绩构成看,集运业务为韩进海运的主营业务,也是其营业收入的主要来源。去年集运业务营业收入占其总营业收入的90.4%,散运业务占7.1%,其他占据2.5%。由于去年已剥离了非核心业务,今年上半年,韩进海运集运业务营业收入占92%,散运业务占6.5%,其他占1.5%。
从船队结构看,集装箱船为韩进海运的主力船型。韩进海运二季报显示,截至6月30日,其船队运力情况为:集装箱船99艘、62.92万TEU,其中自有运力39艘、28.23万TEU,租入运力60艘、34.7万TEU;干散货船53艘、505.34万DWT,其中自有运力23艘、240.48万DWT,租入运力30艘、264.86万DWT;油轮13艘、89.25万DWT,其中自有运力5艘、39万DWT,租入运力8艘、50.25万DWT,船龄平均为7.4年(见表2)。
韩进海运对集运业务的未来极有信心,Alpahaliner、Seabury、克拉克森和德鲁里通过对2014—2017年的集运运力供需情况研究和预测后,均得出集运业的曙光或在明年可见。明年,集运运力的持续增长态势将放缓,从今年的7%~8%下降到5.1%;运力需求强势也将在明年出现(见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