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
亚欧航线集装箱运费3周跌7成 航运相关企业业绩承压
  • 2015-11-24
  • 1001

          美联储12月加息预期越来越强,上周国际大宗商品市场持续下行,多数的大宗商品价格已行至2015年低点。


国际重要大宗商品指数——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上周末报504点,已连跌19天,并创纪录新低。


机构普遍认为,未来半年里保持弱势、低位震荡,应是大概率事件。目前大宗商品周期处于历史谷底的阶段,一旦商业周期进入下一个复苏阶段,投资的回报将显著改善。


在美联储12月加息预期越来越强的情况下,上周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保持继续下行趋势,有色板块领跌,化工产品、黑色系商品续跌,农产品跌跌不休。


大多数大宗商品11月走跌已经尽数回吐了9~10月的涨幅,行至2015年低点。多类有色金属价格刷新了5~6年新低。


铜价


国际铜价在2011年2月为10000美元/吨,上周六凌晨行至4573.50美元的6年半低点,四个交易日已下跌4.7%。


油价


上周六布伦特油价交投于44美元附近,曾触及数年低点43.15美元。


BDI指数


国际重要大宗商品指数——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上周末报504点,已连跌19天,并创纪录新低;此前的纪录低点为2015年2月18日的509点;BDI的历史最高点是2008年5月21日的11771点。


化工


国内多品种期货单周下跌幅度超过了3%,橡胶1601收盘10340元/吨,周跌4.88%,化工品PP 1601合约收盘5934元/吨,周跌5.85%;铜收盘34910元/吨,周跌3.64%。


追因:美联储加息、中国需求减速、油价三重利空齐聚


近期大宗商品价格的普遍性加速下跌,三个原因不可或缺。一是美联储12月的加息预期越来越强烈。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美元一枝独秀、保持强势,势必吸引市场资金的唯一性投入,大宗商品价格以美元计价,历史走势与美元多为相反,而有色金属价格更是因金银等贵金属价格的走跌而备受其害。


再者,对于中国等大国需求前景的悲观情绪也使得全球大宗商品市场资金流出、被投机“做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有色金属消费市场,铜、铝的中国需求(全球)占比均超过了40%;而有迹象表明中国对铁矿石和煤炭的需求正在下降,受其影响波罗的海干货海运指数直线走跌。


最后,原油价格向来在大宗商品市场中起到马首是瞻的作用,而油价基本面一片“狼藉”。美国近期供应数据重组,油井停工数据远不如机构预期,导致市场供大于求局面不仅延续而且或有加重之势;大国政治博弈中,倾向于促使油价下行。纽约油价上周连续测试40美元大关,未来跌破40美元仍属大概率事件,国际投行也热衷于继续做空油价。


国内投资者忙于“做空”


广州日报记者调查后发现,11月国内大宗商品市场中,现货期货市场交易量有所上升,投机行为增多,“抄底”与“做空”力量交相博弈,而“做空”投机力量显然更胜一筹。


天河的散户投资者罗先生认为:“11~12月中旬均是国内消费淡季,又逢熊市,正好做空。”他透露,他自己已经斥资200万元做空了3个品种。


机构几乎达成共识,未来半年里保持弱势、低位震荡,应是大概率事件;多品种探底未止,铜等有色产品的价格可能将进一步走跌,化工产品保持低位,唯独农产品或能受益于厄尔尼诺现象出现局部反弹。


高盛集团认为,大宗商品市场目前疲弱的程度已经远远超过了最初的预期,悲观预测最早来源于大宗商品供应周期的转变,而近期的GDP增速疲软和中国经济增长再平衡则令“负回报”状况加剧。虽然供应面调整已经初露端倪,但幅度不够充分,而需求面的变化要么不足以抵消供应面的缓慢调整、要么甚至出现了下滑,这意味着下跌趋势会更久。


高盛也暗示逢低买入的机会正在临近,一旦商业周期进入下一个复苏阶段,大宗商品投资的回报将显著改善。 (记者井楠)


BDI指数上周五创历史新低


大连铁矿石期货跌至7月以来最低


波罗的海贸易海运交易所干散货运价指数(BDI指数)上周五创历史新低,其中干散货运价指数下跌6点,或1.19%,报498点,为1985年1月编撰该数据以来的最低值。该指数衡量的是铁矿石、水泥、谷物、煤炭和化肥等资源的运输费用。波罗的海海岬型船运价指数跌13点,或2.10%,报606点。日均获利下降69美元,报5211美元。波罗的海巴拿马型船运价指数下滑5点,报463点。日均获利跌41美元,至3696美元。该型船舶的通常运载量为6万~7万吨。


此外,受累于钢需求下滑,大连铁矿石期货跌至7月以来最低。


亚欧航线的基准集装箱运费过去三周内暴跌了70%,是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最严重的下滑。上周从亚洲到北部欧洲港口的集装箱运费下跌了27.9%,降至每20英尺标准箱295美元。


事实上,亚欧航线是全球最繁忙的集装箱运输航路,而当前的运费已经跌破了航运公司成本线。


全球贸易量的80%依靠海运集装箱运输,亚洲工厂生产的智能手机到服装鞋帽,依靠海运航路运往欧美消费市场。通常9~10月份通常是欧美厂商最重要的备货季,而目前运费持续下滑,表明全球经济复苏远比想象中的慢。


有媒体此前曾报道,美国前三大海港旺季进口连跌两个月,为过去十年来罕见。今年第三季度上港集团利润下滑,上海港是全球集装箱吞吐量排名第一港口。


而全球最大的航运公司马士基集团已经宣布将削减全球4000个工作岗位,约占其陆地工人人数的1/6。马士基CEO Andersen认为,欧元贬值使得中国出口商不再那么有竞争力,亚洲对欧洲的贸易下降最为严重。(记者郭晓昊)

粤ICP备12015008号